中國經貿新聞網
當前位置:經貿資訊網 > 新聞 > 財經新聞 >
分享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微信
QQ空間
QQ好友
手機閱讀分享話題

不負春光種希望 糧食安全有底氣

2022-04-14 10:15 來源:科技日報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4月10日,正在海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第一站就來到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了解海南支持種業創新等情況,再次指明種子之于中國飯碗、之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意義。

  春回大地暖,備耕正當時。時下,從嶺南大地到東北平原,從魚米之鄉到塞上江南,梯田開始灌水、耕地正在“升級”、農機排隊檢修,一幅忙碌的春耕備耕畫卷從南向北次第展開。

  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一仗,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據農業農村部消息,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在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疫情災情疊加影響的背景下,我國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運行平穩。

  春分起身 一刻千金

  平整土地、施肥、噴藥……走近山東聊城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的田間地頭,農民們正在忙春耕生產。

  有了技術指導,農民們種地變得有的放矢。在道口鋪街道張堤口村,為幫助村民做好春耕,科技特派員“問診把脈開良方”。在大棚里,科技特派員蘇子峰一邊察看茄子的長勢,一邊和村民交流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情況,叮囑村民在蔬菜生長的關鍵期可以嘗試交叉用藥,除害效果會更好。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在麥田灌溉、噴藥和施肥等管理環節,我們科技特派員多次來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在預防病蟲害、倒春寒和抗病增產方面給予建議,為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蘇子峰說。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對保供給、穩預期、增信心意義重大。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冀晉魯豫陜5省有1.1億畝小麥是晚播麥,占小麥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

  特殊之年,全力以赴。前不久,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對春耕備耕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搶抓農時,全力保障。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夏糧小麥促壯穩產補助資金達到50億元。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下沉一線包省包片奪夏糧小麥豐收行動,11個工作組分赴冬小麥主產省份。

  “我們把落實糧食播種面積作為春耕備耕工作的重中之重,鞏固早稻生產、穩定秋糧面積,確保糧食播種面積能夠落到戶、落到田,夯實全年糧食豐收的面積基礎。當前,最最要緊的是抓住小麥返青、拔節和灌漿這三個關鍵生育期,通過上技術、上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追回產量。”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春播糧食意向面積達9.4億畝,比上年有所增加。冬小麥苗情轉化好于預期,全國早稻育秧基本結束。

  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

  這幾天,在江西豐城的榮塘鎮馬口村3000畝高標準農田里,引擎轟鳴聲中泥土翻滾,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90后”種糧大戶楊邦通過助農幫手“喊”來了10多臺農機為他助力。通過機械化耕種,他今年又增加了2000畝土地種糧。“借助全程農事化服務和田間信息化管理,我有信心把這3000畝地種得更好。”楊邦說。

  隨著春播由南向北梯次展開,各類農機裝備進入大規模作業。

  據最新發布的《國家農業機械產業創新發展報告》顯示:“十三五”以來,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的引導下,我國智能裝備、精益制造、精細作業的產業鏈與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裝備研制與示范應用的創新鏈相結合,形成了全鏈條一體化科技創新模式,基本構建了適合我國現階段農業生產需求的智能農機裝備技術及產品體系。

  “預計全國將有超過2200萬臺各類農機裝備,19萬個農機服務組織,7.4萬個農機合作社投入春耕生產。今年,我們重點通過持續強化農機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攻關等舉措,為穩產保供提供強有力的機械化支撐。”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副司長王甲云表示。

  在這個不平凡的春天,從田間到果園、從草原到山林,農民辛勤揮灑汗水,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保障糧食安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或來源網站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侵權需刪除與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通過本網的郵箱或電話聯系。
獨家報道
關于我們 版權信息 信息合作 隱私保護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友情鏈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