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3月第四周(3月21-27日),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27.4萬輛,同比下降29%,環比上周增長12%,較上月同期下降46%;乘用車批發40.8萬輛,同比下降5%,環比上周增長38%,較上月同期下降30%。
3月第四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9萬輛,同比下降29%,表現相對異常,比之今年2月第四周銷量下降46%。一至四周的零售日均3.9萬輛,同比下降18%,整體走勢偏低。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雖然3月一至二周零售仍是正常態勢,但自第三周開始疫情和市場變局復雜程度超出預期,國內主要汽車生產基地的個別地區出現全面靜止的新格局,因此對全月市場總量難以判斷。
同時,崔東樹也認為,考慮到經銷商的目標銷量壓力,3月最后一周應該還是有季度末的交車沖刺,加之上半個月較正常狀態,因此對3月零售不必嚴重悲觀。
進入3月以來,受原材料價格的持續大幅上漲,國內新能源車市掀起今年以來的第二輪漲價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的40余款電動車宣布漲價。其中,特斯拉更是“一周三漲”。
對此,崔東樹表示,本輪漲價對新能源車的短期銷量影響不大。“漲價實際也是供需平衡的結果,需求較強,企業才有勇氣漲價。”
“目前看鋰礦價格上漲導致A00級車(微型電動車)的價格上漲壓力最大。但是我們對A00級車發展的前景是充滿樂觀的,其銷量是可持續增長的。”崔東樹說,隨著電動化的不斷提升,產品設計日益優化,產品優勢被消費者所接受,A00級車是長期的剛性需求,未來一段時間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